马铃薯热风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来源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因受温度、含水率等影响,新鲜马铃薯保质期较短。热风干燥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应用广泛的干燥方式,能够有效延长存储时间并确保产品品质。本文对热风干燥过程中马铃薯片的热质传递及水分迁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分析、马铃薯片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及收缩动力学模型研究和马铃薯片热风干燥过程的数值预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实验测试了不同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下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分析了不同热风温度对马铃薯片色泽、复水率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室内热风温度越高、切片厚度越小时,马铃薯片的干燥速率越快,温度从45℃升到75℃,干燥时间缩短237 min。其次,热风温度对马铃薯片的色泽具有显著影响,其亮度(L*)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红色(a*)、黄色(b*)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从45℃升到75℃,ΔE值变化范围为7.89~17.89,其中,温度从65℃升到75℃,褐变度急剧增加22.32,褐变显著,不利于保证马铃薯片的产品色泽;热风温度为65℃时,马铃薯片的复水率为3.26,感官评分为72分,均为最高。综上,65℃为马铃薯片的最优干燥温度。(2)理论研究了马铃薯片热风干燥动力学及收缩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结果表明,在干燥动力学模型方面,Page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0.9983,能够准确预测热风干燥过程中马铃薯片的含水量变化;在收缩变形方面,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马铃薯片干燥过程中体积变化规律,决定系数R2=0.9982。在研究范围内,马铃薯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5.02×10-10~11.53×10-10 m2/s范围内,其值随热风温度升高或切片厚度减小而增大。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马铃薯片的干燥活化能和收缩活化能分别为27.35 k J/mol和46.44 k J/mol。(3)数值模拟了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过程,建立了考虑收缩变形下的马铃薯热风干燥热质耦合传递过程的预测模型,与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下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该数值预测模型分析了是否考虑收缩变形对马铃薯干燥特性的影响,预测了不同风速和热风湿度下马铃薯片的干燥过程。结果表明,对比马铃薯片干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误差在8%以内;基于该模型预测了马铃薯片在不同时间段内部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和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发现马铃薯片在干燥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收缩变形,在切片直径方向的变形比厚度方向上更为显著;预测的马铃薯片在不同风速和热风湿度下的干燥特性与理论值基本符合。该数值预测模型能够实现不同热风温度、风速、湿度和切片厚度下包括非线性收缩变形在内的马铃薯片温度和含水率随干燥过程变化规律的准确预测,对马铃薯干燥工艺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正>自二十世纪以来,科技快速发展,人们在电子数据影响下纷纷改变了生活习惯与思维模式。2010年严寅贤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化解汉字危机须从中小学开始》的文章,提到"汉字的危机,成了不争的事实。"面对这场关于"汉字书写"的保卫战,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依赖电子输入而出现的"提笔就忘"情况才是毁灭性的打击。古时人们用毛笔在纸上记录所思所想,因此留下了许多精彩的题跋、书论作品,而现代的人灵感
期刊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载入数字社会,客观的物理世界在网络虚拟空间完成与现实的镜像投射,人类亦获得了数字形态的镜像化生存与实践。然而,人与数字技术间的张力不仅对人的主体地位、社会治理的价值内核,以及现行私法体系中权利责任等制度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更催生出新的人权诉求。数字人权因应数字社会的发展趋势,正视与回应人之数字生存提出的人权新诉求,彰显对数字人性之关怀与关爱。其中,个人信息和隐私不仅关涉每个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逐年增加。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 Generation,光伏DG)因其清洁、高效、即插即用的特点,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大容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不仅改变了原有电网结构、潮流分布及故障特征,而且还导致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拒动、误动,难以起到故障的快速隔离与可靠保护作用。本文从光伏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9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290例急性心肌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人入院后心搏骤停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心搏骤停组50例,非心搏骤停组240例。比较两组入院后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炎心搏骤停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心包积液、
目的 报道一组以心肌炎为突出表现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例IIMs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血清学以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47~70岁,中位数为58岁,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2~49个月,中位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慢性起病,以活动性喘憋、胸闷为突出表现,伴轻度骨骼肌力弱,血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建立死亡预测模型,为病毒感染所致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2012年10月-2020年12月202例病毒感染所致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分析其病毒感染特征,归纳病毒感染所致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202例病毒
目的 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诊的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谱、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面临的社会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提升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需求,保障单位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其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健全事业单位培训体系,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期刊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COVID-19主要侵袭呼吸系统,但其他器官也可受累。目前已经报道了许多与COVID-19相关的心肌炎病例,但目前尚无明确的COVID-19心肌炎诊断定义,暂以冠状病毒感染和其他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经验的见解为指导。临床表现包括心脏相关症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ICI可以激活被抑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使它们重获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ICI破坏了正常组织的免疫稳态,人体各器官可能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在心血管系统中,ICI相关心肌炎因其高致死率的特点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点关注。目前对此疾病的报道多为小样本研究或个案报道,尚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