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环磷酰胺对NOD/SCID小鼠预处理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单次高剂量或分次低剂量腹腔注射对NOD/SCID小鼠预处理作用的差异,探讨环磷酰胺针对NOD/SCID小鼠的最佳预处理剂量。方法:将36只NOD/SCID小鼠饲养于SPF环境中,并随机分为五组,Ⅰ组: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Ⅱ组-Ⅵ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200mg/kg/只一次性腹腔注射、250mg/kg/只一次性腹腔注射、250mg/kg/只分次腹腔注射、300mg/kg/只次性腹腔注射和300mg/kg/只分次腹腔注射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情况及有无aGVHD反应,并予评分;各组均分别于1、3、5天各处死两只小鼠,分别称重脾质量及体质量,计算各组小鼠的脾指数并加以统计分析;各组小鼠均取股骨行HE染色观察。结果:1.各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2.aGVHD评分显示:各实验组小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250mg/kg/只一次性注射组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指数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脾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用药后第三天和用药后第五天的脾指数与用药后第一天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三天环磷酰胺250mg/kg/只一次性腹腔注射组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观察显示采用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小鼠进行预处理后,镜下均可见小鼠股骨结构改变,以250mg/kg/只一次性腹腔注射组处理后第三天预处理效果最好。结论:1.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均可以对NOD/SCID小鼠起到预处理作用,但250mg/kg/只的预处理效果优于200mg/kg/只及300mg/kg/只;2.同等剂量的环磷酰胺,单次高剂量腹腔注射的预处理效果优于分次低剂量腹腔注射;3.环磷酰胺最佳预处理作用的发挥与时间有关,单次高剂量腹腔注射后第三日可发挥最佳预处理作用;4.环磷酰胺针对NOD/SCID小鼠的最佳预处理剂量为:250mg/kg/只、提前三天、一次性腹腔注射。第二部分利用ALCL的SD大鼠的骨髓CD34+细胞重建NOD/SCID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加以鉴定目的:利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SD大鼠的骨髓CD34+细胞重建NOD/SCID小鼠的免疫功能并加以鉴定。方法:1.利用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299在具有免疫功能的雄性供体SD大鼠上建立ALCL肿瘤动物模型;2.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上述肿瘤大鼠的骨髓CD34+细胞;3.按照第一部分的最佳预处理剂量,使用环磷酰胺对雌性受体NOD/SCID小鼠进行预处理;4.将上述分选后的SD大鼠的骨髓CD34+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经过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体内,重建其细胞免疫功能并加以鉴定。结果:1.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鉴定,雄性供体SD大鼠ALCL动物模型构建成功;2.移植后实验组NOD/SCID小鼠均出现明显的aGVHD反应,移植成功率为80%;3.移植后1-4周,利用PCR技术,在雌性移植组NOD/SCID小鼠外周血及脾脏内均可检测到雄性大鼠Y染色体特异性Sry基因的表达;4.利用流式细胞术,在免疫重建1-4周的NOD/SCID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不同程度的T、B淋巴细胞的表达;5.利用免疫组化法,在移植后四周的NOD/SCID小鼠的脾脏、胸骨、股骨中均可检测到大鼠CD20的表达。结论:1.通过持续大剂量(107个/只/天)移植人的ALCL细胞,可以在具有免疫功能的正常SD大鼠上建成ALCL动物模型;2.免疫磁珠法是分选骨髓CD34+细胞的理想方法,通过改良此方法,可以分选到骨髓组织中纯度及活性均较高的CD34+细胞;3.通过尾静脉注射5×106个/只的CD34+细胞,可以重建经过环磷酰胺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