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特点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高原地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与高原地区稳定期患者血气指标和酸碱平衡失调类型,研究高原地区慢阻肺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为探讨高原地区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方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高原地区(1500-2500m)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高原慢阻肺稳定期及平原地区(40~100m)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各94例,通过肺功能检查将患者分为GOLD2、3、4级,并按肺功能分级以1:1的比例匹配三组患者数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高原地区急性加重期与高原地区稳定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1.平原组与高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GOLD2、3级患者在p H、Pa CO2、PaO2、SaO2、HCO3-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GOLD4级Pa CO2、HCO3-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平原组与高原组发生的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呼吸衰竭分型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高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高原慢阻肺稳定期GOLD3级患者PaO2、SaO2有显著差异(P<0.05)。GOLD4级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采用平原血气分析正常值及酸碱平衡预计代偿公式与高原血气分析探讨标准及酸碱平衡失调预计公式,比较两种标准下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呼吸衰竭类型,两种标准下的酸碱平衡类型及呼吸衰竭类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高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缺氧较平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更为显著,但高原地区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远低于平原地区;2.高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缺氧程度较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更为严重,但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不重于稳定期;3.应该进一步探讨适合高原的动脉血气分析标准;4.高原长期家庭氧疗方式完全沿用平原标准可能不合适。
其他文献
文中介绍了西洱河梯级四个电站29套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设备选型和实现方法。对其他电站的辅机控制系统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通过将GPRS通讯方式应用到采用96规约的WJ201N终端,解决230M终端及有线拨号方式终端的通讯问题,为需求侧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提高了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提出了利用实测数据拟合的CFB机组非线性协调受控对象数学模型作为基础,建立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机组控制方案的设计以及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调整,从而
对影响自然通风冷却塔性能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分析,提出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及运行优化的措施。
在界定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概念的基础上,对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影响电价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包括三个层次:补贴模式、税收模式和组合标准模式;其次,对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实施的法
为提高电网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衰减径向基函数(Multi—outputDecayRadialBasisFunction,MDRBF)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DRBF神经网络不需训练
对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征、系统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
简要地介绍了电能计量装置远程监测系统和B/S结构模式。阐述了B/S结构模式在电能计量装置远程监测数据的网络共享中的应用。
某电厂冷油器BFel0-1-1白铜管出现了严重的局部腐蚀,文中从材质、水质、设备结构和运行保养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剖管宏观、微观检查,认为失效原因是沉积物下氧浓差电池腐蚀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