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基于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5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动力不足,上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经济发展动能已经日趋微弱,传统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已经处于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全球的经济复苏之路非常艰难,整体的经济环境恶劣。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步履维艰。为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全球恶劣的经济环境,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频率加快,幅度加大。高频度大幅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势必产生通货膨胀风险,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弄清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深入分析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寻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货币需求函数。在分析得到稳定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货币缺口,运用动态递归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进行了动态因果关系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首先,我国存在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从得到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看出,预期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大,同时经济增长引致的货币增长仍然较快。其次,我国存在货币供需缺口错配现象,货币供需缺口错配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的货币操作导致的货币供需错配,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货膨胀也会反作用于货币缺口。据此,为应对当前世界性经济增长乏力和我国经济的“新常态”,货币政策的大幅度操作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风险,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重点关注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其发展趋势的货币需求状况。中央银行单方面货币供给主动调节,并不能完全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必须考虑经济发展本身的货币需求状况。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上和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如何让我国中小企业顺
2008年8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次明确地把排他性交易列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进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而禁止。排他性交易是指拥有市场支配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而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发展最迅速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是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相互融合。所谓电信产业和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