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阶段某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路基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岩溶发育地区,由此会产生一系列岩溶路基灾害问题,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岩溶发育严重地区,路基的稳定性已成为制约该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程中常利用注浆加固技术对岩溶路基进行处治,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然而对注浆加固效果的研究很少。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及路基的长期稳定性,有必要对岩溶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进行研究。  本文以沪昆高速公路K939+478m~K940+950m路段岩溶灾害治理工程为研究背景,开展现场岩溶灾害调研,并收集大量相关资料,首先,针对注浆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得到注浆后结石体强度的估算公式,并推导出了岩体在注浆加固后黏聚力和摩擦系数增长的预测公式。其次,以K940+200m处岩溶路基为原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对天然状态和岩溶注浆加固后这两种工况下的路基填筑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分析两种工况下岩溶路基沉降及应力变化情况,发现注浆加固在岩溶灾害治理方面效果良好。最后,分析了高速公路后期运营中行车荷载附加应力作用和地下水位变化时的路基响应特征,发现车辆移动荷载作用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很小,然而地下水位下降过程中路基发生较大的沉降,且发生较大沉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溶洞加固区上部,由此提出:在进行岩溶注浆加固时,应重视对溶洞上部区域的加固。该研究成果对今后岩溶路基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国内外常规饮用水处理大多数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工艺,而混凝工艺是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形成絮体的粒径大小、结构和强度等对絮凝及后
嵌岩桩是指桩身一部分或全部埋设于岩石的桩基础。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等结构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桩锚复合土钉支护综合了土钉支护和桩锚支护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土钉支护许多缺陷,在深基坑开挖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国
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形张拉整体结构的理论研究,另一部分是平面内三向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焊接空心球节点承载力研究和实用计算方法。以下将分别对这两部分
本论文结合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重点项目《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右岸(引水发电和泄洪建筑物进口、开关站、高线混凝土系统及猴子坡)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研
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很多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了结构抗震设计中极力避免的“强梁弱柱”式破坏,而不是预期的“强柱弱梁”延性破坏机制。这种震害现象
在上世纪中叶我国修建的一些钢桁架桥,目前大多数桥梁仍在使用。但由于修建年代久远,且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如何提高其承载力来满足现行交通的要求是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核心内题。
本文在基于采用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程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按照中国的有关规范,设计了两榀6m跨体内预应力钢屋架模型,对其从成形到受荷的全过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
目前,针对异形柱梁柱节点的研究和试验较少。异形柱梁柱节点比矩形柱梁柱节点更薄弱,其震害可能更为严重。 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19个“T”形节点在单调加载下进行了非线
作为世界上三大冻土国家之一,我国拥有大面积的冻土区域,占陆地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按照土体冻结时间持续的长短,又将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目前,对于多年冻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