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西南地区的矿冶业在当地经济部门中处于重要地位,矿冶业的发展与经济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西南地区的矿冶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矿冶业的认识,而且也可为现今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对唐代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状况进行的考察分析,主要是依据有关土贡、土产、赋税、诗文等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完成的。唐代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的州数,约占唐代西南地区总州数的79%,且矿产资源的分布前后期差距较大,后期明显多于前期,即前期有2种矿产品,后期有4种矿产品;前期产金为11州,后期增加了18州,达到29州,是前期的1倍多;前期产银之州没有记载,后期有2州;前期产铜之州也没有记载,后期有5州;前期产铁只有2州,后期达到16州,是前期的8倍,即唐代共有矿冶之州52个。另唐代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即矿冶业的分布有如下特点:1、分布面广。2、矿冶业在前期的基础上后期有较大的发展。3、矿冶业的分布地区多在江河附近。 对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产量的探析是一个既有困难,但又很重要的工作。通过推测,初步得出唐代西南地区元和时期,金的年产量约为870两;银的年产量约为96334两:铜的年产量约为154650斤;铁的年产量约为20277008斤的结论。 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铸铜业、铁器制造业、金银器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二、促进区内外的经济联系与交流。三、促进荒地的开垦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矿冶业是唐代西南地区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对当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