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金花有效部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广东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银屑病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皮肤疾病,常见病变部位为颈背、四肢,伴有瘙痒的症状,其难根治、易复发的特点给银屑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洋金花(Daturae Flos)是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前期研究表明,洋金花的7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其50%乙醇洗脱组分为洋金花治疗银屑病的有效部位。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有效部位对银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然而目前,有关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更深入的免疫炎症调节机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洋金花有效部位治疗银屑病免疫炎症的药效及相关调节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洋金花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洋金花有效部位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药效研究每日使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模型产生银屑病样皮损,灌胃洋金花有效部位;采用PASI评分方法对小鼠背部损伤皮肤进行评分,结果表明洋金花有效部位能够明显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皮损表观,使皮损部位鳞屑减少、皮肤厚度降低。采用HE染色法观察洋金花有效部位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皮肤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洋金花有效部位能明显抑制银屑病小鼠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洋金花有效部位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皮肤中CD4~+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以及Ki67、IL-17和NF-κB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洋金花有效部位能够抑制皮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聚集和Ki67、IL-17和NF-κB的表达。二、洋金花有效部位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正常小鼠皮肤与银屑病小鼠模型皮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银屑病小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信号通路,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是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发病机制中的重要通路;Western blot检测洋金花有效部位对该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洋金花有效部位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PI3K、AKT、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和相关生长因子Fgf23和VEGF的表达。综上研究,洋金花有效部位对咪喹模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IL-23/IL-17炎症轴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NF-κB和mTOR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揭示了洋金花有效部位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对某预制砼板防渗干渠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阳坡,基本无冻胀破坏问题,混凝土板基本完好,仅个别混凝土板因质量差而产生断裂,水管处已将破损板替换维修。
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目的】有效确定科技情报分析中LDA主题模型的最优主题数目。【方法】利用主题相似度度量潜在主题之间的差异,同时结合困惑度提出一种确定LDA最优主题数目的方法,该方法既考
面对核能巨大破坏力,同时核能又蕴含巨大能源可被利用,人类一度陷入彷徨。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特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阐述了人类如何对
<正>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LMVd)在栽培桃树上发生较普遍,可引起桃潜隐花叶病。在通常情况下,桃树感染该类病毒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经5~7年的潜伏期后,产生黄色花叶症状,发病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