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比较分析——基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教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民生价值。每个人在文明社会下都有权利平等地接受教育,而当前的社会也为这种权利创造了机会。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可以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地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在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脚踏实地的完成人们的教育梦,推进教育改革持续、快速向前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解决教育难题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公共教育支出不仅是政府在当今社会中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改善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这种重要角色不可替代,其公益性不言而喻。当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相关决策机构极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迫切需要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公共教育支出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公共教育支出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财政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教育支出的作用与效率,让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已是当前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的效率仍然较低,教育资金在其支配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过程浪费、配置不合理等,公共教育支出在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大。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即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巨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公共教育资金效率。因此,研究我国当前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现状及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我国31省公共教育支出效率存在的差异,及探索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对策,其意义就显得特别重大了。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框架为:  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教育支出的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选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一些缺点。  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有关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向确定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效率的现状研究,这一章通过历年数据来分析我国31个省财政教育支出在规模上、使用效率上、结构上的差距,为下一章的实证研究及后续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比较分析和评价,利用BC2模型测算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静态效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其动态效率。之后,构建回归模型,得出各地区教育支出效率差异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要素聚集以及转移支付差异。  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章节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提高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犬干扰素α2成熟区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Ca IFN-α2;然后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中进行IPTG诱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