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国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这对丰富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创业板创立至今,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政策层面对新经济的不断支持,无疑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争议的声音依旧存在,投资者因股票跌破发行价等现象而遭受损失,并且我国的IPO定价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常被业界诟病。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选取2010年在创业板IPO的T公司作为案例对象,该企业为一家传统旅游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企业,开创了该领域的上市先河,是曾经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 本文首先总结创业板市场特征,回顾了IPO定价制度发展史。总结分析国外采用的定价制度和我国新股定价制度发展状况,对现今采用的新股定价机制——询价制合理性进行探讨。 在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所选取的案例公司创立至今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分析,评价财务质量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对所选取的案例公司,利用其公开的招股书以及后续披露的年报,所对应的估值水平进行分析,使用了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盈率对盈利增长之比(PEG)等估值方法。探究发行定价过高的现象的成因,并且指出发行价格高低对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的不同,主要提及的利益相关方有主券商以及散户投资者等。 最后,就如何使发行价格更符合或接近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借鉴国外现行的制度,提出建议。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在IPO制度上所做的各种调整及其效果,以及在注册制真正运行前我们要经历的挑战。 本文选材于实践,对过往的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总结梳理,可以为将来的新股发行制度完善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