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中文名叫“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其是影响了传媒的发展,引发了传媒史上又一次革命,给网络媒体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网络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一种通信工具,还是一种全新的大众媒体,是完全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三大传媒,独立于三大传媒之外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250万人,84.38%的用户上网最主要的是为了获得新闻方面的信息,其中获取、浏览的中文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为77.5%。如今,点击各大报纸网站来查阅当天最新的重大新闻,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这种处于信息时代前沿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许多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 网络传媒实践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指导。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仍处于媒介发展史上的“童年”,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对于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的编纂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内的研究还比较少,与传统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的编纂相比,关于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方面依然显得不足。因此,加强对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的研究,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正适应了这一实践的需求,对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探讨传媒与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关系,旨在分析与阐释传媒发展与档案文献编纂发展的互动性与共进性。即档案文献编纂要借助于传媒扩大影响,传媒是档案文献编纂公布的依托,而档案文献编纂又具有传播功能,它丰富和发展了传媒的内涵,为进一步探讨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的形式、特点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网络传媒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的加工、利用方式及其与传统媒体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特点与优势。该部分重点对网络传媒环境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加工、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