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下,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导向;不同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管理也有着不同的期盼和要求。本文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点,研究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及实践运用,比较不同模式的优劣,从而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企业,如何多角度地实行更富内涵的人本管理新模式的思路,以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全线贯穿着人学思想。马克思通过分析人及其劳动实践,以及劳动产生的异化,阶级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等,提出了要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与我国传统的人本思想不谋而合,深深影响着我国主流思想对人学的认识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逐渐由“舍小家为大家”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再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深化认识。在角色管理模式下,角色管理利用它具有的弥漫性、社会性、无处不在的分布性,发挥着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形成了员工的群体化分工和智能聚集,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发展环境、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人本主义未得到充分体现。在体系管理模式下,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措施,流水线的工作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性的发展,造成了管理与人性的冲突。通过以人为本模式的引入,从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管理与人性的融合,激发员工创造能力,两者由“对立”向“利益共同体”转变。在文化战略管理模式下,通过比较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实行企业文化战略,为现代化企业管理注入了强大的“核动力”,重塑企业价值观,强化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履行,注重员工的精神家园构建,以文化的力量感动人,凝聚人,鼓舞人,创造人,使企业在发展经济、创造价值的同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实现企业、社会、员工的全面协调发展。本课题从管理模式上,提出了实现管理与人性的融合,实现协调发展;从文化战略上,提出了构建共同精神家园,实现交互式提升;从企业目标、员工期望、社会要求方面提出了“目标同向、发展同步、利益同体”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当代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