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内经济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业也步入发展新局面:部分行业和区域风险升级、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融资需求逐步下滑,商业银行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应积极探索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新途径和方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将信用风险划分为商业银行主要风险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发展起步较晚、资本市场相对落后、风险防控能力不强,加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依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如果出现信用危机,贷款资金难以收回,将严重损害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高度关注的重要风险,扎根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也不能例外。农村商业银行是近年来国家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由其前身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而来,历经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迅猛发展,资产规模和信贷投放呈几何倍数上涨,面对急速膨胀的信贷体量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及其自身面向“三农”、资金实力不强、金融工具创新不足、风险管控能力薄弱等特点,致使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一直居高不下,一触即发。如果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那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会影响到自身生存,一旦失去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各项目标的实现也必将举步维艰,因此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即是构建信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全面信用风险管理。本文从理论知识着手,首先对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管理流程进行逐一梳理介绍,再将CH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其业务经营情况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剖析出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从内部成因和外部成因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分析出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启示,最后着眼于CH农村商业银行,提出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本论文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把CH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发现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此促进CH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健康经营。并希冀从CH农商行的个案中总结出共性之处,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难题提供较强的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