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模式的换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国家人力资源配置、个人寻找职业、企业聘用人才等多角度经济关系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安置就业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分析了我国在放弃“安置就业模式”,包括安置就业制度、机制、方式等传统以后,出现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根源。针对这些问题、成因,探讨了我国新型就业促进模式的选择,重点提出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就业准备模式;社会公共组织的就业促进模式;社会组织的中介模式和企业聘用模式的完善问题。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机制如何与政府指导机制并轨问题,探讨了公共组织促进就业职能的变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还认真研究了地方政府如何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政府指导如何避免劳动力市场盲目性,如何与劳动力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问题。本文承认社会失业是一种必然现象。在正常状态下,失业不会导致社会动荡。但是,失业如果发生规模上的失控,人力资源的业态健康出了状况,就不仅仅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就业模式的选择、定型是劳动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契约经济学建立的分析框架,归纳、分析和评价了相关的微观银行理论,并考证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一些重要实践问题,全文分为七章。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
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一直持续,外汇占款呈不断增长趋势,央行为了稳定汇率在外汇市场买入大量外汇,同时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为了吸收过渡的本币投放,抑制通货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