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下对流与扩散效应在多酶催化反应和粒子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流与扩散是物质传输的两种机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生物体内,两种传输机制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生物体系的能量与物质传递过程。通过研究微尺度下对流与扩散在多酶级联反应中的作用,将为研究细胞内微观状态下的物质传递提供理论基础。另外,也研究了Taylor弥散效应在纳米粒子分析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微流控体系下双酶级联反应中对流与扩散作用的研究  在微流控体系下,研究了对流与扩散作用对双酶级联反应的影响。我们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基底,将β-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β-Gal/GOx)固定于微通道中的不同区域构成双酶级联反应体系,通过控制通道中的双酶间距和电渗流速度研究了双酶级联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当酶间距从100μm降至50μm时,级联反应的产物信号提高了5倍;同时,在控制间距条件下改变流速,当控制流速的驱动电压从400V增加到800 V时,双酶级联反应产物信号增加了4倍。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对流与扩散作用对双酶级联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酶间距的减小,葡萄糖扩散至GOx表面的浓度逐渐增加;其次,由于微通道中固定酶的区域表面性质会发生变化,导致流速分布的差异,使葡萄糖产生浓度聚集效应,造成GOx表面的葡萄糖的局部浓度增大。所以,微尺度下物质扩散与对流的共同作用使得双酶级联反应速率随间距的减小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将为在微流控体系中通过对流与扩散的操控来控制双酶及多酶级联反应提供理论基础,对了解生物体系内酶催化反应机理和代谢过程有重要意义。  2.基于Taylor弥散理论的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在微流控芯片中将Taylor弥散分析(TDA)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结合,成功测定了荧光素钠标记狗血清蛋白(FITC-DSA)的水力半径为6.12±1.21nm,扩散系数为(4.11±0.78)×10-11m2/s;研究了FITC-DSA与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AuNPs)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粒径的AuNPs与蛋白质的作用不同,并且50nm的AuNPs与FITC-DSA作用会导致其荧光信号增强。本课题为研究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提拱了一种简单快速、耗样量极少、高通量的新方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的毒性,推动安全纳米药物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的亲睐。人们佩戴隐形眼镜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角膜炎、角膜溃疡等,这已成为限制隐形眼镜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两性离子聚合物同时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基团,能使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形成水合层,可有效阻抗非特异蛋白质吸附和细菌粘附,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隐形眼镜表面,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对解决佩戴隐形眼镜引发的
目前,作为主要化工产品原料来源的化石类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充分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资源解决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可再生、成本低,在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是化石资源的优良替代品。糖类作为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来源于己糖类分子脱水的产物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它可以通过还原,氧化,水
山西云冈石窟作为我国石刻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不仅蕴含了深厚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石窟艺术的独特美感。本文立足于山西云冈石窟背景下,来探讨飞天乐伎的自身具备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兼顾生物分析的高特异性以及电化学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等优点,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聚电解质单层作为制备修饰电极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