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学界中,“有”字句凭借其较高的使用频率,已取得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早在《马氏文通》里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有”用法的论述,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开始正式提出了“有”字句的概念。随后,中国国内的众多语言学家也不断地从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有”字句的研究情况有了较大进展,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存在语法体系和语法观点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对于“有”字句的范围、性质、特点、意义和结构等内容问题的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1。本文主要从类型学角度来分析汉泰语“有”字句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的异同,研究并探讨“有”字句的功能和特征。汉泰语两种语言虽为两种孤立语,但二者却同属于汉藏语系,因此,也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汉泰语的基本句法结构均为“主+谓+宾”。虽然汉泰语“有”字句在基本句法结构上很相同,但是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仍有多处不相对应的地方。因而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具有理论学习的意义,更具有实践应用的价值。本文主要运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和对比分析法来探寻汉泰语两种语言的个性和共性;并将“有”和“??”(泰语:有)字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汉语语料来源于已有的对“有”字句的一些研究案例,其中还包括中国的语料库网站上的一些资料;而泰语语料库的来源则主要参考了Thai National Corpus(TNC,泰国国家语料库)的素材,以及一些获得大奖的泰语小说文稿。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述说本文研究的选题和意义、概括相关内容的研究理论、阐述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对后续文章章节行文的安排进行介绍。第二章:语言类型学中“有”字句的界定及普遍性对40种语言中的“有”字句进行内容的界定与鉴别。具体内容项目包括“有”字句的概述、“有”字句的分类与特征以及“有”字句和存在句的语法关联等。第三章:汉泰语“有”字句的界定与鉴别,主要介绍汉泰语“有”字句的基本情况、语法特征及分类。第四章:现代汉语“有”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的语义比较,对汉泰语“有”字句进行语义探讨分析,再进一步对语义类型进行分类,从而列比两种语言的共性与差别。第五章:现代汉语“有”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句法比较,对“有”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探讨分析,内容涉及“有”字句特征与各种结构,进而找出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异同。第六章:现代汉语“有”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和语用差异,对汉泰语“有”字句进行语用分析,内容包括“有”字句的语用特征与功能,总结两种语言在语用问题上的共性与差别。第七、八章:从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汉泰语“有”字句,探讨“有”字句的语言个性、语言共性与语言蕴含。随后,是对于本文研究内容的结论和展望,内容包括对本文研究内容和成果的总结概括,以及探讨汉语里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有)字句在语义、语用和句式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