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是前药-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黄芪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其糖代谢物和不同分子量多糖的免疫和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中药多糖是前药”这个假设。   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提取黄芪多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给予正常大鼠灌胃黄芪多糖,收集粪便,提取粪便多糖类物质-含糖粪便提取物(多糖F),以正常大鼠粪便提取物为对照,观察此类物质对S180瘤小鼠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聚糖柱色谱分离取得不同分子量片段的黄芪多糖,高分子量的多糖经酸水解获得低分子量水解物,选用分子量在21000~41000的黄芪多糖及分子量在10000~21000的水解产物等两种多糖(黄芪多糖A、B)观察其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低下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碳廓清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结果:实验中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F的含量为27.78%;该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1),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良好(RSD分别为0.03%,0.20%,0.75%);多糖F对S180瘤小鼠抗肿瘤为26.96%,环磷酰胺组29.88%,正常大鼠粪便提取物为-4.09%;黄芪多糖A、B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环磷酰胺导致的胸腺、脾脏指数降低(P<0.05或P<0.01);在淋巴细胞增值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除黄芪多糖B30mg/kg组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黄芪多糖的其他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A、B两个剂量组的吞噬指数、清溶血素,均有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黄芪粗多糖的肠代谢物具有抗S180作用,大分子量的黄芪多糖的酸水解产物-小分子量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作用,而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在肠内又不易被直接吸收,因此“中药多糖是前药”这一假设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一种纳米尺寸的普鲁士蓝类似物,并以其为前驱体进一步制备一种纳米级磁性锌铁氧体。进而研究这两种物质的载药和抗菌性能。  方法:1)制备及组分分析:制备一种普鲁士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