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针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出了选题及实施建议,其中就有“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情况不容乐观,给我国的生态、经济、社会、卫生等都造成了巨大危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学生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学生提高对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性的认识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本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托,开发出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模式,首先,对F中学的校内外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其次,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的开设建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出此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和来源,选取并组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内容。最后,实施此校本课程,并在实施以后对课程的开发情况以及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不足,完善校本课程。从课程实施后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逐渐树立起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成稳态与平衡,进化与适应等生命观念,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外来生物入侵本地的危害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并提出阻止外来生物进一步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与此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主动承担起向他人宣传生物入侵知识的社会责任。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对教材的分析也更加透彻。校本课程在F中学的开发与实施,帮助F中学完善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体系,填补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的空白,丰富了F中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其他文献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因,发病仅次于Alzheimer病(AD),由于VD可与AD并存,从而加重AD的病情,由于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VD可能较之AD更有研究价值,本文就近5
近年来。孟州市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迅速,一般田块发病10%-30%,重病田块达50名以上。特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随着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根
文章参照电动摩托车CCC认证要求以及欧盟对EPAC和电动摩托车的要求,结合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EVT)的检测研究工作实际,针对我国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
我国高速公路要满足公众安全便捷、个性化出行、优质高效出行的需求,必须建设一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平台,用以增强管理者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对路网状况可视、可测、可控,达到进一步压降交通违法违章数量、清排障数字、交通事故统计值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终极目标。针对已建立的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在主动发现交通异常、以及视频事件监测准确性方面存在的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特点,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可从选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加强教学实习等环节进行改革和优化探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改革与优化取得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的教学效果。
利用福州、厦门、泉州的调查数据,建立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家庭社会资本、工作状况对农民工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
一、农业标准化面临的现实要求(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相应的具有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随着农产品、农业技术以及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交换越来越频繁。竞争的市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