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针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出了选题及实施建议,其中就有“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情况不容乐观,给我国的生态、经济、社会、卫生等都造成了巨大危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学生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学生提高对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性的认识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本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托,开发出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模式,首先,对F中学的校内外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其次,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的开设建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出此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和来源,选取并组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内容。最后,实施此校本课程,并在实施以后对课程的开发情况以及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不足,完善校本课程。从课程实施后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逐渐树立起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成稳态与平衡,进化与适应等生命观念,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外来生物入侵本地的危害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并提出阻止外来生物进一步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与此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主动承担起向他人宣传生物入侵知识的社会责任。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对教材的分析也更加透彻。校本课程在F中学的开发与实施,帮助F中学完善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体系,填补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的空白,丰富了F中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