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华第一铁花”——“确山铁花”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传承保护等层面深入考察确山铁花。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来探寻和挖掘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并结合这一具体个案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问题,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确山铁花。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与现状,明确界定了确山铁花的概念,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而对遗产本身文化内涵的发掘研究缺乏。本文创新点就是不但全面研究了确山铁花的起源传说、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传承谱系等表象问题,而且还深入发掘研究了其深层的价值内涵,尤其是对其情感价值和智慧价值的发掘更是本文的亮点。本文第一章为历史渊源部分,交代了确山县的地理、人文环境及其建制沿革,着重介绍了确山铁花的起源传说,从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的角度分析确山铁花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主要介绍对确山铁花的抢救发掘,尤其是杨建军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确山铁花的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传承谱系。第三章分别从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传承谱系几个方面深入解读了确山铁花在冶铁、道教、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丰富情感价值和智慧价值内涵。第四章首先介绍了确山铁花的保护现状,指出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然后对确山铁花传承保护的原则及对策措施进行理论探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确山铁花的传承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文化内涵发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