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及4例再破裂患儿(共33例次)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疗效。 结果: 1.本组患儿共29例,占同期收治IAC患儿总数的2.7%,其中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月7天-13岁9月,平均5.82岁;病程1天-6月,平均22.66天。 2.病因:自发破裂12例,外伤致破裂17例。 3.27例患儿出现高颅压症状(93.1%)、影像学显示93.1%的囊肿位于中颅窝。 4.蛛网膜囊肿破裂后形成硬膜下积液/出血22例、硬膜下血肿4例、囊内出血1例、硬膜下出血合并囊内出血2例。 5.33例次中非手术治疗8例,积液(积血)外引流15例,神经内镜下造瘘4例,开颅清除血肿5例,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1例。 6.共随访27例患儿,KPS评分均在90-100分,积液(或)积血完全吸收7例,明显较少9例,6例较少,5例稍多;蛛网膜囊肿消失6例,明显缩小5例,减少9例,无变化7例。 结论: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后易形成硬膜下积液/出血或血肿,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评估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对有高颅压症状合并硬膜下出血的患儿可选择钻孔外引流或血肿清除后择期造瘘,对不合并硬膜下出血的患儿可直接行囊肿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