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q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搏及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le apical-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30例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符合植入性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入院患者,将其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搏组(n=15,平均年龄62.48±6.98岁)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n=15,平均年龄63.28±6.87岁)。对每位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常规随访,保证每位患者随访绝对时间在24个月以上。观察手术时间、植入心室电极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探讨RVOT起搏的可行性。比较两组患者QRS波群时限、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变化以评价不同起搏方式带来的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差异。 结果: 与RVA起搏组相比,ROVT起搏组在手术时间、心室电极植入曝光时间、心电参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前和术后24月时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末内径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即时两组起搏患者的 QRS 波时限即具有明显差异,RVOT组患者与RVA组患者QRS时限分别为(135.6±6.75ms vs.150.72±6.67ms,P<0.05)。RVOT组患者较RVA组患者QRS宽度明显缩短(P<0.05)。在术后24月时RVA组患者较术前LVEF明显下降(52.72±5.65%vs.56.08 ±4.51%,P<0.05)。RVOT组患者术后24月较术前LVEF值未见明显下降,(57.44±4.43%vs.57.76+4.23%,P>0.05)。RVA组患者术后24月时LVEF值明显低于RVOT组患者(52.72+5.65%vs.57.44±4.43%,P<0.05)。 结论: 与RVA部起搏相比,RVOT部起搏可减少左右室收缩及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性,能较好的维持心功能,且RVOT部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  米诺环素(minocycline)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有保护作用,但是米诺环素在SAH后EBI中保护的作用机制仍不
目的: 分析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WHO与FAB标准分型结果及转归,探讨WHO与FAB两种标准分型结果的异同,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WHO分型标准对既往按FAB分
目的:讨论儿童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后应用新斯的明对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儿童眼科手术患者90例,年龄1-7岁,ASA Ⅰ-Ⅱ级。分为新斯的明组(N组n=44)和对照组(C组n=46)。两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