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及土壤环境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响应,其改善土壤环境、净化污染等功能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研究的样地选取了大庆石油开采区内的湿地。对选取实验样地所获得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和湿生动物(线虫)的区系组成、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指示作用及中小型土壤动物和湿生动物(线虫)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的石油污染程度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指导受污染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为大庆市石油污染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通过2011年10月在大庆市依照含油污水影响的不同程度选取四个实验样地的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31类,7329只,隶属1门,4纲,11目,31科。其中优势类群3类,常见类群7类。获得的湿生动物(线虫)4229条,共24科34属,其中优势属2类,常见属14类。 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特征为:随着污染程度的减弱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逐渐增多。在样地内近水区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所占的比例明显少于远水区,近水区的湿生土壤动物(线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所占的比例明显多于远水区。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逐渐减少,表聚性明显。 土壤动物多样性和相似性分析比较,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对照样地为最大值,优势度在轻度污染样地为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在中度污染样地为最大值,各样地间多成中等不相似。湿生土壤动物(线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轻度污染样地为最大值,优势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在重度污染样地为最大值,丰富度指数、PPI/MI指数在对照样地为最大值,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在中度污染样地为最大值,各样地间多成中等相似。 土壤动物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环境要素对土壤动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与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磷、全氮、速钾有紧密切联系,相关性明显。 目前,对土壤动物指示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基本上集中在对旅游、农耕等的指示作用,而土壤动物对含油污水影响的湿地的指示研究较少。选取的土壤动物种类通常为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而湿生土壤动物(线虫)的研究进行较少。本文的样地选取为湿地,土壤动物选取为中小型土壤动物和湿生土壤动物(线虫),探讨在含油污水影响下的湿地内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以及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