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对于田县农业防灾知识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保证。当下在现代化农业的帮助下,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但是一些隐患的问题也逐渐突显,为此有必要收集整理民间传统农业智慧,尤其农业防灾知识。因各地农业灾害类型不同,故挖掘地方农业防灾知识,对发展地方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对于田县农业防灾知识的调查研究,整理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地方性农业防灾知识,并剖析其中的农业生产文化、风俗习惯、饮食居住文化等。首先,自古以来世界任何地方农业灾害都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于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最南端,气候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因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较多,所以对农业防灾知识的调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部分详细介绍了于田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环境,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灾害类型,调查当地农民防御不同农业灾害的生产生活实践、技巧方法与防灾故事,探讨造成农业灾害的环境、地形、生物、气象等因素。其二,通过为期半年的实地田野调查和大量文献阅读,笔者分析了于田县农业生态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破坏程度、发生频率和产生原因,认为于田县农业生态灾害分为荒漠化、沙尘暴两类,于田县农业生物灾害分为害虫灾害、鼠兽鸟类灾害、野草蔓延和农业作物病害四类等,农业气象灾害分为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霜冻灾害三类等。在实地田野调查中笔者搜集和分析其内容丰富的农业防灾知识和经验。其三,在本文最后一部分中,笔者指出地方农业灾害知识在我国大力强调发展“绿色农业”,“低碳生活”中的前景和研究价值,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和传承保护的现实意义,指出当下农业防灾知识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