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经济结构和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在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同时,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服务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如何影响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却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由此,本文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规模和结构如何影响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框架与理论借鉴。在明确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对涉及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阐述,明确界定研究涉及的术语,并对既有文献进行评述。(2)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与医疗保健服务发展现状。从宏观层面阐述中国农村经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与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总体特征和趋势,并指出各自面临的问题,为基于微观样本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3)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微观调查样本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规模和结构与其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初步判别家庭收入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因果关系,在进一步筛选变量的基础上设定实证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检验。(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共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和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深刻变化。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逐年增长,但收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与此相伴的是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变化。(2)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规模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非参数核密度方法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收入规模跨过一定门槛时,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才会随着收入增加而上升;而当某种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跨过一定门槛时,又会减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但存在较为显著的组间差异。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从规模效应看,除了财产性收入外,其他来源收入的规模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U”型关系;从结构效应看,仅工资性收入与转移支付收入的比重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但前者为负向影响、后者为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别样本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性、低龄(60周岁以下)、东部和西部样本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受到收入规模和收入结构的双重影响,女性、高龄(60周岁及其以上)样本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仅与收入规模有关,而中部样本仅与收入结构有关。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就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二是加大农村医疗保健服务财政投入,减轻农村居民家庭医疗负担;三是培育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农村医疗保健服务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