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民教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开展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主要课程之一的历史学科,责无旁贷地承载着学校公民教育的重任。而历史高考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从历史高考试题这一视角研究2007—-=2014年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中的公民教育。首先,本文在阐述了“公民教育”这一概念的兴起和内涵之后,分析了历史学科对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历史学科为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利于公民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养成和提高。然后,分析了历史高考中进行公民教育的价值: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课程中公民教育的有效落实,也顺应了高考改革,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其次,本文基于2007——2014年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的分析,探究新课程历史高考在公民教育方面的优势: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优化设问方式;完善评价方式以及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接下来,重点分析了新课程历史高考中公民教育涵盖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全球意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考查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针对第二部分的分析,指出了新课程历史高考中公民教育试题的优点,也提出了其缺乏充分的导向和评价方式仍显单一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试题优化策略:一方面,改进《课标》和《考试大纲》,使公民教育试题在新课程高考中有充分的导向性;另一方面普及新型评价方式。在本文结尾之时,笔者还针对新课程历史高考中的公民教育,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一定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