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杆管端加厚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杆是石油钻采行业中大量使用的重要零件,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抗拉及抗疲劳性能。研究表明,在钻杆管端加厚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加厚过渡带的形状对钻杆的使用寿命有显著影响。因此优化石油钻杆管端加厚工艺,改善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的几何形状,有利于减轻应力集中,提高钻杆的使用寿命。由于钻杆加厚成形过程的复杂性,必须通过适当的加热温度、变形体积、变形速度和变形力来保证管端加厚的形状和尺寸。本文通过对石油钻杆管端加厚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石油钻杆管端加厚的成形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了如下的具体工作:首先对石油钻杆管端加厚的成形过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各因素对最终成形的影响,参考已有的经验设计和标准要求,针对G105级Φ127×9.19mm规格钻杆初步设计了钻杆管端加厚工具和加厚变形工艺方案。然后在考虑石油钻杆管端加厚的成形过程及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钻杆管用材料的物理模拟试验方案。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石油钻杆用G105级钢(API标准)在高温压缩变形时的热塑性变形特性。在确认了试验的有效性和修正了由于变形功热产生的温升后,参考已有的经验公式,在Matlab软件中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合适的石油钻杆用G105级钢高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回归分析表明,该回归方程比较显著,在试验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将上述所得本构方程作为有限元模拟时的材料模型,针对G105级Φ127×9.19mm石油钻杆,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中建立石油钻杆管端加厚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刚粘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管端加厚初步设计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场和温度场分析,揭示了管端加厚过程中的金属流动变化情况,对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针对初步设计工艺方案中出现的的管端加厚产品缺陷,对加厚工具及变形工艺进行改进,在MSC.Marc中对石油钻杆管端加厚过程再次进行仿真,最终得到了良好的产品形状。由于最终成形时所形成的内加厚过渡带形状并不是理想的锥体形状,本文采用成形曲线与理想直线进行对比的方法评价了内加厚过渡带形状的优劣,并在保证产品尺寸的情况下确定了最优的产品形状。
其他文献
中型卡车驾驶室已经平头化,为了便于发动机的维修保养,要求驾驶室能够向前翻转。由于中型卡车驾驶室太重,单凭人力无法实现驾驶室的翻转,必须要借助于翻转机构。大多数中型卡
受断裂极为发育、储层类型多样等多种因素影响,惠民凹陷西部唐庄地区尚未建立系统准确的地层格架及储层分布体系,长期制约了该区的勘探与开发。基于以上问题,论文利用地质、
目前,几乎所有的CAD开发商和一些CAD用户都在其CAD系统上开发了内容丰富的标准件库,的确给设计人员带来一些方便。但由于缺乏对异构CAD系统的支持,使得零件信息交流存在障碍,
山西省的地质灾害基本分布在煤田区域,主要包括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和煤层自燃等。煤层自燃是煤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热异常现象。煤田存在各种各样的热异常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不断腾飞,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固然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开发洁净能源,但是化石能源仍旧是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几年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区内地层发育较完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山地多过平原,因此人们对土地的开发更加剧烈,而且福建降雨量大且伴有台风,山地坡度较大,山坡残积土较厚,因
随着海洋活动及开发日益频繁,水下结构物种类繁多,有些钢构部件在水下长期服役中会出现失效损坏,需要及时修复。针对此种需求,本文提出了水下移动平台搭载焊接操作臂形式的水
兴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晋西挠褶带北中部。区内中-新生界地层发育,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地层、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根据研究区出露中生界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