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需求大增,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使得全球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各国积极寻求减排途径,而定量地确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的因素效应,对减排政策的制定以及气候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素分析模型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计量影响某一研究目标变化因素效应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经济、就业、能源环境等各个领域。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能源环境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因素分析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国内相关系统研究仍在逐步推进之中,论文以因素分析模型方法的讨论与在中国应用为主题开展研究。基于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温室气体排放各类因素分析模型的原理、特征与应用问题进行系统解读。将各种因素分析模型应用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研究。其中SDA模型、PDA模型为国内首次应用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中,IDA模型则是对国内现有应用的完善补充。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开展对同一类模型以及不同类模型的深入比较研究SDA模型基于投入产出表.从行业角度建立,但投入产出表编制年限的时间跨度决定了SDA分析在时间序列的分析中时间间隔较大,而且它只适合于绝对变化的分析。IDA模型以指数理论为基础,从整体上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作用,适合于连续时间的因素分析,在文章所讨论的8种指数分解分析模型中,有多种既可以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绝对变化,也可以分析相对变化。PDA分析在生产理论的框架下建立,适合于对包含多个地区的生产可能集进行因素分解,但所得到的某一地区的因素效应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的,并且这种模型只适合于相对变化的分解。在SDA、IDA所包含的分解技术中,两极分解法与LMDI I模型具有较为优良的性质。特征差异使得各类因素分析模型在现实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SDA模型可以为减排政策具体到行业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入减排因素提供信息。IDA模型从宏观上揭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为减排政策的确立指引方向。PDA分析有助于明确各个地区所分担的减排任务,并且结果有助于各个地区采取适合的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