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质平作为中国近现代的一名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同时作为中国一名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领军人物,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引导、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感召,以及外来音乐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其高尚的人格教育与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然后遗憾的是,现有的历史文献关于他的教育实践和学术活动的记载都非常稀少。本文以刘质平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上海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已有资料的情况下,对新资料进行挖掘(田野、档案调查,对刘质平之子刘雪阳进行访谈,与研究刘质平的学者曹布拉、陈净野老师交流)进行分析和整理,并试图从新的角度进行整理和概括,进而寻找其在上海期间对上海乃至全国音乐教育的贡献,对上海乃至全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文章在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介绍刘质平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核与来源,着力于对刘质平恩师李叔同人格与思想以及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来做梳理分析,以便认清刘质平日后在上海期间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理论根基;第二部分集中论述刘质平在上海期间的教育实践与学术活动:协力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创办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参与改组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附属艺术师范学校、创办“中华美育会”及《美育》杂志、撰写文章、发表作品、云游讲学等,这是刘质平上海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刘质平毕生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第三部分论述刘质平上海期间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历史性影响,涉及刘质平上海期间音乐教学活动在他整个音乐教育生涯中的地位、对当时的上海乃至对后世的中国音乐史发生的影响。刘质平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到的音乐教育思想理念,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模式无不基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伴随当时音乐教育时局的变迁而不断改变。本文是对刘质平上海期间音乐教育实践及历史贡献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料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