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医药报刊与西医知识传播(1927~1937)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以来,传教士的东来打开了我国医学传教的窗口,社会上层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清中期广州地区成为传教士医学传播的策源地,医学开始向下发展,推进了西医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进程。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繁荣发达的上海社会、日渐兴起的文人群体、不断完善的报刊行业,推动了近代上海新闻传播业发展。在传教士的示范作用下,教会医院、西医人才数量增多,国人学习西医、开业行医、创办医校的规模也日渐壮大。报刊传播西医、宣扬西医知识成为主流,在中西医冲突背景下,蓬勃发展。1927年至1937年是近代上海医药报刊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医药报刊数量丰富、种类多样、思想交织碰撞。其中以政府主导的《卫生月刊》、药商创办的《新医药刊》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引导的《申报·医药周刊》在这一时期别具一格,开创西医知识传播的新平台,传播现代医学知识,有助于沟通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医药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从传播主体的转变看,早期由国外医学传教的传教士引入,并主导传播。伴随着国内医学院校、医药社团的组织创办,国人开始学习、传播西医日益成为近代上海西医传播的主流。从传播的内容来看,专业深奥的西医知识逐渐被民众日常的卫生知识、健康知识所取代,西医知识的大众化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趋势,民众开始参与医药知识的讨论,并影响医药刊物的编辑方针和志向。从传播的受众看,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过程中,其受众主要包括近代上海乃至全国的中西医师、身患疾病的患者、报刊订户以及依靠报刊进行商品营销的广告商等,通过读者来函或医药问答的方式,传递作为读者的疑问与诉求。从传播的效果看,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受众有限,停留于医患关系以及商业利益表面,能够阅读刊物的也仅是一些具备阅读水平和医学经验的知识分子,广大的普通老百姓仍游离于知识传播的范围内。但我们亦不可忽略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价值。报刊传播西医知识传递了科学准确的西医专门知识,干净清洁的公共卫生观念,形成了医师在开业行医过程中的规范,转变了民众的就医观念和就医行为,对近代上海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其他文献
传统的微生物分类及鉴别方法是应用显微镜法、生化法、生理学法及其相结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 但操作复杂, 费时费力, 有时结果的准确度也不十分理想, 更重要的是这种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勇于尝试,敢于征服困难,之后你会发现,只要你尝试,任何困难都不在
许多大气模式中虽然考虑了陆面水文过程,但与目前常用的水文模型相比,大气模式中的陆面参数化方案大都比较简单。要改进大气模式中的陆面水文过程,需要寻找合理的流域水文模型,利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了由四氢呋喃和2-丁酮分别作为共溶剂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共混物薄膜的表面形貌. 研究发现, 溶剂效应对共混物薄膜的表面形貌
从1956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我国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逐渐在七八十年代建立了优厚的福利政策,但同时也具有十分大的城乡差距。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福利制度也一并改革为基于市场经济的福利体制。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都做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出生在新世纪的青年群体逐渐成长为即将迈入工作岗
提到防火墙,几乎都会把它和网络联系起来,但有这么一种防火墙,它可以在脱离网络的情况下保护系统安全。钛金进程防火墙通过Windows内核控制着所有程序的运行权,任何程序在运行前都必须通过钛金进程防火墙的审核。而传统的防火墙总是“先斩后奏”,在程序运行以后再中止运行,这时有可能已经对系统造成了伤害。钛金进程防火墙不单单监控访问网络的程序,还会监控所有在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