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对胃癌细胞凋亡、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对相关蛋白和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我们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模型,通过MTT法观察白花丹醌对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及DAPI染色后细胞形态及细胞核的变化;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法进一步检测白花丹醌对细胞凋亡率影响;CCK-8法检测白花丹醌是否可以增加TNF-α、顺铂化疗敏感性;用克隆形成及EdU标记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白花丹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细胞划痕检测白花丹醌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侵袭实验;免疫共聚焦法检测白花丹醌对TNF-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以及TNF-α诱导的p65、IκBα、IKK的活化,NF-κB下游调节蛋白IAP1、XIAP、Bcl-xL以及转移相关蛋白VEGF. TF、ICAM-1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花丹醌不同浓度作用细胞24小时后IC50为19.12μmol/L。白花丹醌10μmol/L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增加,在作用24小时后抑制率是对照组的50.63±2.40%,白花丹醌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皱缩、变圆、细胞破碎失去正常梭型形态,细胞核固缩、核裂解为碎块;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法结果显示,白花丹醌0-20μM干预细胞12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7%±0.31、8.00%±1.67、30.57%±1.25、35.33%±1.3,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CCK-8法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白花丹醌、TNF-α、顺铂对胃癌细胞诱导凋亡的能力都不及白花丹醌预先处理细胞后再使用TNF-α和顺铂的效果。与对照组、TNF-α单独作用组、顺铂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克隆形成与EdU标记实验结果:白花丹醌干预后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处于S-G2/M期的细胞百分比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白花丹醌能过造成胃癌细胞S-G2/M期阻滞;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白花丹醌干预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划痕愈合速度减慢,愈合速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侵袭实验表明白花丹醌干预24小时后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浓度越大穿过数量越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免疫共聚焦法检测结果:TNF-α可诱导NF-κB p65由细胞质移位到细胞核内,白花丹醌可抑制TNF-α诱导的p65转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白花丹醌抑制蛋白Bcl-2、pro-caspase3表达,增加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抑制TNF-α诱导细胞核内p65磷酸化与总蛋白的表达。明显抑制细胞总蛋白质中IκBa磷酸化与降解,抑制IKKα磷酸化。同时白花丹醌可以抑制NF-κB下游调节蛋白IAP1、XIAP、Bcl-xL、VEGF、TF、以及ICAM-1的表达。结论:白花丹醌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使细胞阻滞在S-G2/M期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且白花丹醌可以增加胃癌细胞对TNF-α、顺铂化疗敏感性;同时白花丹醌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在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白花丹醌可抑制TNF-α诱导的胃癌细胞中NF-κB活化,抑制NF-κB下游调节蛋白Bcl-2、IAP1、XIAP、Bcl-xL、VEGF、TF、ICAM-1的表达。白花丹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转录途径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