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背景 各种主动脉瓣病变均可引起左心室容量和/或压力负荷的增加,导致左心室代偿性的扩大和肥厚,长时间的心室扩大或肥厚可进一步造成心肌病理性损害,并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有效减低左室压力及容量超负荷,促进扩大和肥厚的左室恢复,改善心功能。为了明确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施行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差异,本课题通过分析术前与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对此进行动态随访研究。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7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的病例,将术前和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齐全的51例病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15例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排除心血管疾病的体检病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月内、术后早期(术后3周~6月)及术后中期(术后1~2年)进行超声心动图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收缩期室间隔(工VSTS)、舒张期室间隔(IVSTd)、收缩期左室后壁(LVPWTS)及舒张期左室后壁(LVPWTd)厚度。以观察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 结果应用SPss n .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研究组按主动脉瓣病变分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组)28例,主动脉瓣狭窄(AS组)1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狭窄(A卜AS组)13例。术后三组左室内径均有明显回缩,其中AI组回缩明显大于AS组和Al+AS组。依患者术前LVEDD分为巨大左室组(LVEDD)70Inln组,n=13)和非巨大左室组(LVEDD(7Omm组,n=38),两组LVEDD在术后早期(术后3周一6月)及术后中期(术后1一2年)均有明显减小,巨大左室组由术前(78.2士8.0)I’nm分别回缩到(54.3士6.5)Inln和(55.9士6.9)InIn,显著大于同期非巨大左室组(P<0.01)。依患者术前LVEF分为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50%组,n==39)和减低组(LVEF<50ry0组,n=12),术前左心功能减低组左室内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但术后LVEDD回缩大于正常组,在术后中期两者接近。AS组术后早期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消退(P<O.05),其余各组左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在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各主动脉瓣病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变组的LVEF及F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AI组提高明显(P<0.001),而AS组和A工+AS组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巨大左室组LVEF升高幅度大于非巨大组,但仍低于同期非巨大左室组。术前左心功能减低组LVEF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组,但仍低于同期正常组。 结论1.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的恢复有所不同。Al组术前左心室形态以扩大为主,术后左心室的回缩明显大于AS组和A卜AS组;AS组以左室肥厚为主,术后早期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消退,而其余两组恢复不明显。2.术前1二VEDD和LVEF是影响术后左心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LVEDD)70mm和LVEF<50%的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恢复较差,可据此判断预后。
其他文献
通过对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两组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
目前,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是我国固体废物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将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混合进行厌氧消化的中试实验。首先,针对不同混合比例的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厌氧消化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脾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内伤杂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举例说明,以求抛砖引玉,供同道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制造工艺不断提高,基于片上系统(System on aChip,即SoC)的电子系统成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和主流。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以其高
人体之气如环无端,周流不息,如果气失周流,则生逆乱,诸症变生。临床观察针刺鱼际、内关组穴能快速改善患者气乱症状,同时以系统辨证脉学辨证体系对比针刺前后脉象要素的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不仅引起再灌注局部的损伤,也会导致远处器官的损害,其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除氧自由基和钙
目的:探讨联合芬太尼-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361例接受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3组,即芬太尼-异丙酚组(Ⅰ组,131例),咪唑安定—异丙
目的:寻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探讨经髋部动脉中西药联合灌注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并获完整随访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
展望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就卫生法制建设任务,为21世纪初构建一个粗略立法体系框架,特以此文抛砖引玉,供国家立法权力机关和卫生行政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