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从土葬到火葬的道德理由探析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所有生命注定的归宿,而丧葬是安排这一归宿的具体形式。在现代社会,农村丧葬实现了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化,较之以前的土葬,火葬呈现许多优点,如火葬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了本已紧缺的农耕用地,也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乱砍滥伐的无序现象,火葬也使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得到控制,遗体火葬防止了尸体病毒在地下的蔓延,更防止了病毒对地下水的污染。总之,国家推行火葬政策有很多现实和长远的考虑,有必要在全社会推广开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火葬的施行仍有很多障碍。除去其自身制度的不完备、不健全之外,人们的文化传统、心理结构、伦理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火葬的彻底开展。在我国农村,对于土葬的习俗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对于火葬的认同在相当时间内还有待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种观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一、土葬是人类社会早期教神灵崇拜的产物,后来转向对土地的崇拜,是人文主义历史演化的结果;二、早期儒家传统对死亡的揭示,体现着一种孝道伦理,慎终追远的丧葬仪式是人们渴望超越死亡的文化表现;三、土葬制度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过分注重外在形式、盲目攀比、迷信盛行、各种丑陋现象频繁出现等,这些已经不符合传统孝道文化的伦理精神,也有悖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必须对土葬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从各种具体政策的制定入手,推进火葬在各地的普遍开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教育改变人们心灵深处的落后观念,使农民消除对火葬的疑虑,回到积极配合火葬的实施上来;四、土葬体现着传统社会时代的世界观、伦理观、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由传统形而上学到实践哲学的历史变革。它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宗教观,提出“灵魂是虚幻的太阳”,“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经典论述,为我们从理论上批判传统哲学及其封建陋习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古代体育活动,自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潮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一段沉寂,到唐宋时期又出现了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自唐伊始,随着国
兼容性验证是过滤器工艺验证项目之一,以证实工艺及工艺条件对过滤器的特定性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文中介绍了兼容性的概念、兼容性验证的目的和除菌过滤器兼容性验证实验的
纤维二糖酶(cellobiase)是纤维素酶系中的重要组分之一,目前由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生产的纤维素酶制剂中纤维二糖酶的活力明显偏低,限制了纤维素的糖化效率。本文采用一
主要叙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超纯水及其它常见饮用水的各自特点,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保健作用,其主要取决于天然饮用矿泉水所含的特征性
为了提升苹果花期气象预报水平,利用延安市洛川县、安塞区多年苹果物候和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对苹果开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苹果初花日出现在4月中下旬,南北差异10 d左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
目的:观察兰豆枫楮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采用护肝、利尿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豆枫楮汤治疗。结果:
<正> 1991年夏至1992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实习队对邹平丁公遗址进行了第四、五次发掘。在这两次发掘中,发现了一片山东龙山文化的刻文陶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这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有效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民俗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政治和文化价值,
不同民族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习语体现出英汉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翻译英汉习语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