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保健课是专门为不能参与学校正常设置的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的高校特殊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的开设有利于改善此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弥补他们不能参与正常体育锻炼的缺憾与不足。为改善黑龙江省东南部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情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东南部九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从当前这些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现状入手,找到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各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率有待提高,仅有1/3的高校开设该门课程。(2)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现有参加保健课学生由于残疾伤病等原因导致的“体弱型体质”占比最大为71.22%;他们有强烈的身体健康改善需求(56.12%),对体育保健课开设都表示“非常喜欢”(42.45%)或“喜欢”(46.76%),对体育保健课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意愿(69.78%)。(3)体育保健课程师资配备较弱。在已开课学校保健课师资配备上“助教”“讲师”比例为66.7%,职称相对较低;超过83.33%的教师任教后未获得专业的保健相关知识培训。(4)主客观条件共同影响下保健课程质量有较大提高空间。有79.86%的保健课教师以“健康第一,促进身心发展”教学指导思想;有过半(59.69%)教师认为理论课教学不重要,而主要安排小球类、健身气功等实践教学内容;在大纲、教材、学时等方面也有待规范;客观条件受限(场地设施不足)成为限制体育保健课程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5)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加入保健课程,合理使用课程资源;(2)解放教师思想,保障教师权益,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科学考核监督,提高其积极性;(3)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在学生、师资、教学、保障等方面全盘统筹,综合提高教学质量;(4)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教学顺利实施,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课程开设单位层面协调促进,共同为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