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学业、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研究生有着激烈的心理冲突,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重大的考验。目前,在我国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己有很多,但多集中于对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讨,而对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立足于贵州,对省内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全面的了解,并探讨了压力、自尊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和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做好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次研究发现以下几个结论:1.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状态,但是SCL-90各因子上均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2.在心理健康的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上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3.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仅人际关系上有显著的差异外,心理健康的其它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文科研究生在心理健康上较高于理科研究生,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上有着显著的差异。4.不同婚恋状况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婚恋状况因素不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5.心理健康在年级因素上,总体上看,二年级都高于一、三年级,心理健康状况呈一种“U”形发展趋势。而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方面三个年级有着显著的差异。6.在心理健康与压力、自尊的关系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压力、自尊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7.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我们要加强研究生的入学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多途径释放压力,提高自尊,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