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农户粮食储备在保障粮食价格稳定、保证农业从业者增收、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粮食价格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农户对于储备粮食的重视程度愈发降低。因此,结合粮食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建构科学的农户粮食储备体系至关重要。在对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榆树市、德惠市、临江市、靖宇县、洮南市、镇赉县六个县(市)的519户农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农户以玉米、小麦、水稻作为其主要储粮品种,其储粮数量以玉米、水稻、小麦为顺序递减;农户多选择小型储粮仓作为其储粮设备,并且多数农户以6至12个月作为储粮期间;在对其科学储粮的认知调查中,仅有半数农户有着较好的科学储粮知识。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预设国家粮食政策变动、粮食价格趋势、粮食储备风险、他人储粮意愿是影响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农户粮食储备的关键因素。通过专家访谈获得词汇,采用词频分析确定具体研究指标,通过信效度分析确定出基础问卷结构,随后采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包括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路径模型检验计量分析,发现预设的四个因素能够与农户的储粮意愿及储粮行为形成较高的拟合水平;在四个因素当中,对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粮食价格趋势、粮食储备风险、国家粮食政策,他人储粮意愿对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并不构成直接影响。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应从农户与政府两方面着手构建科学的农户储粮体系。一方面,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科学储粮的必要性宣传,让农户及时了解到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变动情况,并通过技术培训、储粮扶助等方式增强农户的科学储粮知识,避免造成储粮过程中的粮食损耗。另一方面,外部引导机制的建构至关重要,政府应通过价格引导机制引导农户在预期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作出储粮决策;通过财政补贴机制补贴农户在储粮设备的购买、维护方面的支出,同时借鉴他国月价格补贴政策减少农户的储粮成本;通过信贷引导机制提升农户储粮意愿,对其在粮食售出期的费用支出进行平衡;通过技术引导机制帮助农户改善储粮的设备,加大对科学、环保储粮设备的建设,同时引导农户运用科学的方法储备粮食,降低不必要损耗;通过储备保险机制降低农户粮食储备的风险,使其在预期风险最低的情况下自觉进行粮食储备。农户储粮意愿的提升与政府外部引导机制的建构必须形成系统合力,方能正确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建构完备的农户储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