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类型对流溪河小流域产流—产沙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森林生态定位研究方法,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库区设立观测点,以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五种典型林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以荒草地为对照,对林冠层截留、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持水能力、土壤层的蓄水效益和迳流—产沙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在整个测定期间,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1.41%、35.48%、26.22%、46.14%、25.63%。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凋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呈乘幂关系,凋落物在前2h内吸水速率最大,到了10h之后速率趋于相近,基本达到饱和。各植被类型凋落物饱和持水能力较强,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2.02mm-32.13mm)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荒草地>毛竹林;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9.69mm-29.10mm)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荒草地>毛竹林。(3)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的土壤层有效蓄水量分别为55.40mm、55.80mm、52.96mm、57.98mm、72.54mm,均大于荒草地的有效蓄水量44.98mm。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的土壤稳渗速率分别为8.45 mm·min-1、13.02 mm·min-1、1.28 mm·min-1、2.75 mm·min-1、2.03 mm·min-1,均比荒草地的0.88 mm·min-1大,初渗速率的变化规律也是如此。(4)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因子(乔木层郁闭度、草本层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林冠层平均截留率、凋落物层有效持水深、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土壤稳渗速率)对该地区6种植被类型迳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地表流系数和产沙量的影响灰色关联度均达到0.65以上。各参数与地表迳流系数灰色关联度最大为土壤层有效持水量(0.740),最小为乔木层郁闭度(0.691),各参数与产沙量灰色关联度最大为迳流系数(0.990),最小为乔木层郁闭度(0.676)。(5)通过迳流小区的观测,林地较荒草地,林地对地表迳流—产沙都有很强的削减作用,其中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该地区保水持水能力较强的植被结构模式。
其他文献
那恩拱坝工程坝址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属于Ⅲ等工程,但是根据我国《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对于1,2级工程,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拱坝(如拱坝内设有大的孔洞、地基条件复杂等),都应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进度计划指标通常是明确的,但因为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国家政策、金融、天气、水文地质、施工安排、原材供给、生态等的影响,造成施工进度指标存在灵活性。此
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棉花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棉花产需缺口逐步扩大。但是由于耕地资源限制,棉粮
弯道水流是渠道和河道中常见的一种水流运动现象。弯道水流的动力特性主要集中在水而横比降、横向环流、流速重分布等方面。水流流经弯道作曲线运动,水面形态和水流结构发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