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设计、实施了在田间温室中使用喷雾式施药方式前提下,吡唑醚菌酯对西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调查实验,通过对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计算得到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将田间靶区样品采集带回后建立吡唑醚菌酯在西瓜叶片、黄瓜叶片的残留检测分析方法,通过Masslynxx计算得出残留消解数据,进一步总结得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西瓜叶片和黄瓜叶片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进而将田间生物测定数据与靶区残留消解动态数据相结合,得出在不同施药剂量的处理组中,最佳的防治间隔期和每种药剂的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结果如下: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下的吡唑醚菌酯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效,发现不同处理浓度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112.5 g/hm~2和150 g/hm~2处理浓度下,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21天内仍能保持79.70%,同时,50 g/hm~2、75 g/hm~2处理浓度防效也可达60%以上。靶区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其在西瓜叶片上的半衰期也从7天增至14天。其与田间药效明显降低时期基本吻合。在低于推荐剂量处理组(55 g/hm~2)中,测得其半衰期为7天,叶片上靶标部位残留量为0.146 mg/kg,此时吡唑醚菌酯对田间西瓜白粉病的防效达77.2%,在7天至21天时间内,随着农药在叶片上消解,其对西瓜叶片白粉病的防效由77.2%降至60.3%。因此,在低于推荐剂量处理组(55 g/hm~2)中,当叶片靶标部位残留量低于0.146 mg/kg时,应再次施药以防病害大面积蔓延。50 g/hm~2、75g/hm~2、112.5 g/hm~2和150 g/hm~2的半衰期分别为7天、10天、14天和13天。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下的吡唑醚菌酯对黄瓜病的防效,发现不同处理浓度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40 g/hm~2处理浓度下,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在21天内仍能保持72.2%,同时,15 g/hm~2、20 g/hm~2和30 g/hm~2处理浓度防效也可达56.3%~70.5%。靶区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其在黄瓜叶片上的半衰期也从14天增至22天。其与田间药效明显降低时期基本吻合。在低于推荐剂量处理组(15 g/hm~2)中,测得其半衰期为14天,叶片上靶标部位残留量为0.054 mg/kg,此时吡唑醚菌酯对田间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58.1%,在14天至21天时间内,随着农药在叶片上消解,其对黄瓜叶片霜霉病的防效由58.1%降至56.3%。因此,在低于推荐剂量处理组(15 g/hm~2)中,当叶片靶标部位残留量低于0.054 mg/kg时,应再次施药以防病害大面积蔓延。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15 g/hm~2、20g/hm~2、30 g/hm~2和40 g/hm~2处理组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4天、16天、19天和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