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检查结果、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等水平变化,评价定眩合剂治疗该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60名病例选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无锡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辨证属风痰上扰证的后循环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本研究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眩晕患者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商品名叫敏使朗,经由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是国药准字H20040130),服用剂量一次6mg,早、中、晚各服一次,疗程共为二周。试验组予以定眩合剂(具体煎服方法详见临床研究)一次一包,上、下午服用,疗程也为二周。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需要行TCD检查,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T-1、CGRP含量,中医证候、体征评分(评分量表详见附件1)。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要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及粪隐血、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用以记录患者在本次实验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基础功能情况,并且在治疗中观测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以上作为安全性指标。随访期间评测患者中医症候、体征评分、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眩晕程度以判定疗效、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CD中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ET-1、CGRP、中医症候评分、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ET-1下降、CGRP升高、TCD(LVA、RVA、BA)升高、中医症候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CD、ET-1、CGRP、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定眩合剂能够安全有效的防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定眩合剂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1、提高CGRP相关,ET-1与CGRP二者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管收缩效应,从而有效防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