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价值理性缺失的哲学思考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ose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学者关于科技活动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有许多论述,其中著名的如培根,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人类控制自然的力量深藏于知识之中。经过启蒙运动,西方理性主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追求和依赖科学被认为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但是当人过分地追求科技价值而忽略人文理性的时候,也会导致一定的危害。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某种矛盾的心态看待这种结果,他第一次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一方面以冷峻的视角阐述工具理性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表示深深的忧虑。随着工具理性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因此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物质富足,进入工业时代主导的文明新纪元,但是在其背后,却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人与自身、社会、自然关系的恶化,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科技发展的动机,反思自己的理性活动。虽然,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探讨从上世纪就开始了,但是学界更多的研究是在工具理性方面,对于价值理性的缺失问题主要是指向工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价值理性发展受限,最终形成两者关系的断裂。而在笔者看来,价值理性的缺失,自有工具理性遮蔽的原因,但其自身也有萎靡的一面。所以,从价值理性本身入手,以人为主体探讨其原因及消解途径,似乎更贴近主题。本文试站在哲学的高度探讨价值理性这个问题,从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以及现实根源三个方面论述价值理性缺失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对回归价值理性,营造“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二战以后,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学技术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
国内外因明专家对陈那因明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做了很多铺垫。但是遗憾的是,部分因明专家由于对基本概念(同、异品)的错误理解,因而不能正确地刻画九
《诗经·邶风·燕燕》从前三章可推测出多种可能性 :“送者”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母亲、兄长、恋人等 ,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丰富了“燕”的文化内涵。重章叠唱 ,又增强
作为日本江户前期最著名的朱子学派的思想家和汉学家之一,林罗山(1583年-1657年)在日本思想界和哲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他历仕幕府四代将军,为朱子学在日本登上官学之地位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