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Bx-va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又称松树萎蔫病或松树枯萎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已知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病情扩散蔓延迅速,已对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成为我国最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之一。该病害的发生涉及寄主树种、传播媒介、松材线虫及其携带的微生物、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至今其致病机理尚存争议。若要进一步深入揭示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取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信息,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目前国际上已公认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细胞分泌物在植物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早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编码这类分泌物的基因被认为是线虫的致病相关基因。其中,在食道腺细胞特异表达的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Bx-vap-1)已成功在松材线虫中克隆分离,推测该基因在松材线虫寄生寄主的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可能是松材线虫的致病基因。  本研究即以Bx-vap-1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向验证基因功能的方法,将Bx-va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获得重组VAP蛋白,用来模拟松材线虫口腔分泌物,接种三年生马尾松,检测不同时期寄主松树防御基因的表达、萜烯含量的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意从分子防御水平、生理代谢水平和组织病理学水平上的寄主响应事件来分析Bx-vap-1基因的功能,从而为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原理,将松材线虫Bx-vap-1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将重组质粒pFastBac-vap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细胞内发生转座,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Bacmid-vap。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病毒扩增3代后收获重组VAP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了目的蛋白的特异性。通过对P2代杆状病毒转染细胞的M.O.I值和转染时间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目的蛋白的大量表达。  2.利用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马尾松α-蒎烯合成酶基因全长,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马尾松α-蒎烯合成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共1890bp,编码62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71.94 kDa。α-蒎烯合成酶基因编码蛋白含有1个金属结合结构域、一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DDMYD),符合单萜烯合成酶基因的典型特征。序列提交至GeneBank,获得登录号KF547035。该基因的分离克隆为研究马尾松分子防御机制提供了基因信息。  3.将重组VAP蛋白作为接种体,模拟松材线虫口腔分泌物,接种三年生马尾松,接种试验表明重组VAP蛋白可以诱导马尾松α-蒎烯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和α-蒎烯含量增加,这表明在松材线虫与松树互作过程中,线虫口腔分泌的VAP蛋白可作为激发子启动寄主的防御反应,因此编码VAP蛋白的Bx-vap-1基因是松材线虫的致病基因。  4.重组VAP蛋白接种三年生马尾松,接种点附近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针叶干枯下垂,韧皮部坏死,木质部髓心组织褐变。细胞学观察发现VAP蛋白可以诱导马尾松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核降解等现象,属于典型的细胞程序化死亡,说明VAP蛋白对寄主细胞有毒害作用,再次验证了Bx-vap-1基因是松材线虫的致病基因。但接种VAP蛋白没有引起马尾松的空洞化现象,空洞的形成可能还需要如细胞壁降解酶等其它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运用多种显微技术手段对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的除虫菊及栽培菊花上共同存在的两种毛状体——T-型毛及盾状腺体进行了观察比较,依其形态特点对不同类型腺体和T-型毛细化分类,对其超微结构也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同时分别研究了腺体或T-型毛在菊花或除虫菊上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并对各器官腺体分布密度进行排序比较,最后对除虫菊和菊花毛状体分布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大田优势菊花资源的基础上,在菊花花
景观生态学及3S(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RS-remote sensing;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
离子束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诱变技术,它是通过将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体内,来研究其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并将其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人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白蜡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地区,近年来传播到美国和加拿大。目前在国内外一些地区危害较重。为利用天敌控
香蓼(Polygonum viscosum)为蓼科蓼属植物,是一种具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全株具奇异的香味,精油具经济价值。本论文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的野生香蓼为供试材料,从组织培养和种子萌发两方面探索了香蓼快速且有效的繁殖途径。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初步研究了香蓼精油提取技术,并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可为香蓼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香蓼野生资源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精油推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无论是数字地球还是数字城市都需要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技术。本研究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配合能够真实再现场景的
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是原产中国的菊属二倍体物种,参与多倍体菊花(C. morifolium)的起源。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矿质元素之一。所以挖掘与低氮胁迫相关的基因或miR
在GIS研究领域,由现实世界到GIS的抽象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表示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层次对象数据模型弥补了目前多比例尺、多尺度GIS数据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