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广东部分地区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临床菌株的表型及耐药基因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菌株耐药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临床菌株的耐药遗传机制,为控制细菌耐药提供依据。 【方法】 1.收集2014~2016年间深圳、珠海、东莞、佛山、肇庆五地医院检验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临床菌株。碳青霉烯酶表型确定使用Carba NP试验,对Carba NP试验阴性的菌株再追加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共同再次检测耐药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 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与碳青霉烯酶相关的14种耐药基因,并同时检测与耐药基因转移相关的基因元件如Ⅰ类整合子、ISCR1、质粒等的携带情况。 【结果】 1.共收集217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临床菌株,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耐药。其中有134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的菌株,试验阳性率为76.1%。 2.176株菌株中成功检测出碳青霉烯基因,其中151株携带有D类碳青霉烯酶,9株携带blaVIM,9株携带blaKPC,2株携带blaIMP,12株携带有blaNDM-1。I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1.8%,其可变区测序显示携带的基因盒种类有aadA1,aacA4,aadA5,aadA2,dfrA17,dfrA12和未知功能的orfF。ISCR1检出率为39.6%。质粒复制子分型检出肠杆菌科质粒携带率为73.1%,以IncF型多见,并成功用碱裂解法抽提出4个携带blaNDM-1的质粒。 【结论】 1.产碳青霉烯酶尤其是D类OXA酶是本次研究的广东部分地区临床耐药菌株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酶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深圳东莞珠海等东部地区都以OXA为主,佛山以NDM-1为主,肇庆占比最大的为KPC。 2.本次检出的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可移动元件主要是质粒,提示质粒在碳青霉烯酶基因水平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检出率的Ⅰ类整合子提示整合子是耐药基因最主要的潜在播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