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动物保护观念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保护观念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作为正在接受系统化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不仅具有接触和接受动物保护知识的先天优势,而且具有进行动物保护行动的巨大潜力。他们动物的保护观念,不仅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调查大学生的动物保护观念,对于了解我国国民目前动物保护观念的主流方向,深入分析我国动物保护现状以及动物保护政策落后的内在原因,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观,促进整个社会的动物保护模式升级和建立、健全我国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根据人们对动物关心程度的不同,将动物保护观念划分为:动物歧视、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三种普适观念,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五所高校的725名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动物保护意识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动物保护观念的形成受性别、专业、生源和政治面貌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动物保护观念与公众的动物保护行为及动物保护法律政策的制定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最后,本研究就如何改善我国动物保护落后的状况,以及如何推动动物保护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积极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目标维持能力.方法 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采用圆点图形期待任务(dot pattern expectancy task,DPX)评定目标维持能力(结果指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对抑郁发作有效[1].但ECT的治疗机制不清,一般认为诱发癫痫波是其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2].刺激电量越大越容易诱发癫痫波,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