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凝结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华,是承载特定意向和心境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语言魅力。近期,教育部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审定了语文教材,其中在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重,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和普及。2018年初,为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目的是带领学生掌握一种“跨媒介知识收集、展示、运用、表达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跨媒介”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对诗词的跨媒介理解能力、评价能力、交流能力和分享能力,从而通过自己的所学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温情与诗意。如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跨媒介教学与阅读”的目标意义、基础理论、存在困境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全文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选题原因、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情况。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古诗词教学面临的窘境,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跨媒介教学的困境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匮乏、跨媒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跨媒介教学素养有待提升。其次,阐述古诗词跨媒介教学策略,具体包括:要重视古诗词的诵读,在吟诵中感受理解;重视情境教学,鼓励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适当的启发提问,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批注,对古诗词有自己的欣赏与评价;给学生创造古诗词的运用机会等方面。再次,论述了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包括推荐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课外学习;提高自身诵读水平,加强朗读指导,对古诗词有自己的欣赏与判断;搜集整理资料重视积累背诵;善于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等。最后,对古诗词跨媒介教学个案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通过这些措施的提出,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