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基于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金融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得金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微观机制的理论模型,然后从发展金融学的角度实证研究中国经济体系中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本文关注三个问题:第一,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银行和股票市场的相对结构随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第二,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银行和股票市场的相对结构是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第三,中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上面的三个问题本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简单概括为:(1)长期而言,无论是银行体系还是股票市场,以及整个中国金融领域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但同时金融发展总量也会随着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短期波动。自1991年引入股票市场以来,相对于银行而言,股票市场所占的份额并没有越来越大,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并没有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金融发展是产出或投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并且金融发展对产出或投资具有积极的影响;金融结构并非是影响产出或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3)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金融同样能够起到主动地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金融的这种积极作用主要是银行部门发展的结果,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金融结构和实体经济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问题。传统的企业发展理论往往不是只强调技术创新就是强调制度创新的决定性作用,而本文认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必须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以往关于企业技术、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形成的研究,一是忽略技术、制度创新相匹配的问题。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匹配的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却从1990年的53.42%下降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