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反映着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此外,房地产行业具有关联度高和带动力强的特点,更加拉动一国经济增长。自1998年我国全面推行住房货币化以来,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房地产业也已经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房地产价格却像坐过山车一般,在经历2004-2007年的飞速上涨后,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大幅逆转,房屋成交量也急剧萎缩。2009年央行一系列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措施,本意是为减小房价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冲击,相反却令房价再次上涨,而政府也不得不于2010年再次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价格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货币政策这一核心宏观调控手段,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在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具体途径以及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做以必要理论分析后,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贷款质量、总量方面,以及货币供需总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践,充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房价的变化特征,将1998-2010年的调控过程分为三阶段,通过房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房屋销售面积年度数据的变化对各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直观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三类、六座经济发展不同的城市,分别建立房价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以及土地价格之间的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从实证角度探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调控的具体效应。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货币政策对调控房价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且相比之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作用明显,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则较弱。二、货币政策对我国各地区房价的调控效果不一,在我国二三线城市,货币政策对发展过热、投机行为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较好;而在个别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正常、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不甚明显。三、货币政策调控存在明显时滞问题,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四、货币政策应加强与政府土地监管等其他调控手段的配合,从根本上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