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期,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将主要依赖于消费拉动。同时,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使我国的消费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增长至51.2%,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数据仍然较低,可见我国的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我国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对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的刺激作用。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4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4%。艾瑞咨询预计在2014-2019年期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在2019年达到37.4万亿元。但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仅有25.1%的个人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完成过贷款并在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留下个人贷款记录。目前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较为单一,业务流程复杂、耗时长,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通过简单、快速的贷款流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国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相对2014年而言增加4.44倍,达到1400亿元左右。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居民消费观念的升级和居民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认可,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在2017年将有望超过9000亿元。大学生消费金融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一个部分,其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工具和渠道为大学生线上购物场景提供分期贷款的金融服务。其消费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核心产品主要是3C、轻奢及各大品牌产品,消费场景主要是全网范围内现有的电商平台或平台自建的网上商城,其营销方式主要侧重地面团队深入校园的线下推广,风控上则采取线下面签的方式控制风险。其典型代表如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大学生分期金融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市场广泛看好。我国约有大学生2600万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是我国消费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过往关于大学生信贷消费特征等文献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具有接受能力强,消费观念超前,乐于接受新兴消费方式的特点。可见,大学生作为信贷消费客户是非常有潜力、值得挖掘,并且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的群体。尤其自2009年起银监会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更是为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将对当前火热的大学生校园分期金融产品市场进行研究,并将以西南财经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影响大学生在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大学生校园分期金融产品市场进行一个完整的刻画和梳理,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另外,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得到一个粗略的用户画像,并通过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为当前众多的校园分期金融平台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资料,帮助其在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痛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其分期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一些真正切合实际需求和消费预期的产品。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当前校园分期金融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风险投资机构也对这种商业模式持续看好。通过对比目前三家最大的校园分期金融平台不难发现,虽然三大平台各有特点,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但也避免不了其本质上的同质化。并且这些平台单一依赖大学生用户也无法完成平台的长远发展和布局,必须拓展业务场景,实现公司经营范围的扩展。但究竟是分期乐的平台化模式还是趣分期的深入型模式会得到市场认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另外,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发现,对于校园分期金融平台而言,目前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仍然是深入校园的线下推广,尤其是最粗暴的“刷海报”方式,是最直接有效能够触达用户的渠道。未来各个平台要想切实占领校园市场还需要在地推方面努力。另一点则是在产品需求上,大学生用户需要的产品额度与其生活费额度强烈相关,当其支付需求高于其生活费时就会产生分期的需求,就本次调查而言,分期费用需求大致在2000元左右,使用期限大致在6个月。可见大学生用户其实花钱的场景比较单一,也不会贸然进行较长时间的借款,因此校园分期金融平台在后期发展中需要重点挖掘大学生的各种支付场景和购买需求,制定出更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用户的获取和培养。最后,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使用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最敏感的还是该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本身,因此做好自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对于校园分期平台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较为重要的还有易用性因素和产品因素,校园分期平台作为互联网产品,其产品本身是否方便易用对于用户的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受到用户的普遍关注,同时,平台所能提供的产品是用户分期需求的源头,因此其所能提供的商品质量对于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该平台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产品相关的声誉性因素也对同学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服务当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性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并未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足够重视,可以预测同学们在使用金融服务上尚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信用知识,长此以往将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学校和社会也需要重点加强对同学们金融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同学们合理消费,理性借贷。同时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选择的样本相对比较集中,代表性可能存在不足;二是关于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梳理的全面性和深度性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分析和研究,同时有关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相关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