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益资本成本是财务学最早研究的经典课题,也是现代财务理论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而未能最终解答的研究难题。研究发现,权益资本成本不仅受到公司财务特征的影响,还受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随着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等公司层面的制度特征也被认为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法与财务学”思潮的兴起,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这个国家层面的制度因素被引入权益资本成本问题的研究。
与此同时,从制度上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维护投资者信心,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各国证券市场建设所共守的目标。对于我国转轨经济下新兴的股票市场而言,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更是关系到我国股票市场的生存与发展,成为证券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实践课题。
尽管探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尚为数不多,只是零散地出现在以其他研究主题为中心的相关文献中,没有形成完整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全面翔实的经验检验证据。
本文主要探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全文共分为八章,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论文框架以及研究的贡献与创新等。
第二章回顾并评述权益资本成本文献,追溯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渊源,指出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可能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国家层面的制度因素。
第三章阐述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回顾并剖析基于不同学术视角的理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简单而通用的博弈分析理论模型,说明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立法与实施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
第四章分析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制度背景,阐述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立法演变历程,分析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具体实施状况,并就立法和实施两个方面对我国大陆、我国香港与其他国家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进行国际比较。
第五章检验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立法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利用我国股票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立法的逐步完善是否会引起权益资本成本的逐步下降。
第六章检验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实施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利用我国股票市场的典型事件和横截面数据,研究法律保护实施的加强是否会造成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
第七章检验不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利用同时在我国大陆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数据,研究包括立法和实施在内的整个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差异是否会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差异。
第八章综合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立法总体上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具有降低作用,但是,在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总体实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这种降低作用十分有限,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权益资本成本仅在立法的第二阶段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第二,在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立法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有效实施能够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第三,在我国大陆A股市场上,含H股的A股公司比仅在大陆股票市场发行上市的A股公司具有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
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确实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但仅仅立法本身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相对有限,还需要强有力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内部人构成可信的威胁,良好的立法与有效的实施相结合的完整意义上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才能够真正起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之处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在文献评述上,本文以权益资本成本为主轴,融会贯通财务学和会计学两个相对分割的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丰富文献,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权益资本成本理论的演变历程、脉络关系和学术渊源,揭示了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
在理论分析上,本文从相关文献中归纳总结出基于不同角度提出的涉及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的理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为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较为通用的理论解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理论的欠缺。
在实证研究上,本文首次利用一国之内的数据全面系统地检验了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权益资本成本研究和‘法与财务学”文献增添了有意义的经验证据。
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主要局限于从经验研究的角度探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模型还比较简单,如何进一步将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纳入权益资本成本理论,构建新的权益资本成本度量模型,是将来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