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世纪到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腐朽的以教会为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一步步走向末路,新生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向其宣战。在其影响下,欧洲社会的文学和艺术迎来了“久经黑暗后的新生”。 相对于文学和造型艺术,音乐上的文艺复兴从15世纪上半叶才开始。在西方音乐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14、15、16世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音乐被认为是纯粹的声乐,甚至称为是“无伴奏合唱时期”。虽然后来的史学家和音乐家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但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对多声声乐作品来了解这段时期的音乐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欧洲文艺复兴合唱艺术的发展和历史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史。 本文是以三大部分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艺术展开论题:第一部分是背景和条件;第二部分是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是从人文形态来分析文艺复兴合唱艺术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精髓。第一部分是从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意识潮流和作曲技法和形式上的发展来展开。在发展历程的论述中,本文亦将从三方面来展开:1、15世纪30年代到16世纪中叶,以法—佛兰德作曲家(尼德兰乐派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为线索,分以迪费、奥克冈和约斯堪为主要代表作曲家,文艺复兴的合唱音乐从早期进展到复调合唱音乐的盛期;2、16世纪合唱艺术的新趋势:主要是欧洲各国世俗性和民族性的合唱艺术的繁荣。其中以意大利与英国的牧歌、法国的新尚松、德国的利德为典型。3、以16世纪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对文艺复兴合唱艺术的影响为基础,以帕莱斯特里那为代表的罗马乐派和加布里埃尼叔侄俩为代表威尼斯乐派,他们将以宗教体裁为主的合唱艺术推向了纯人声多声合唱艺术的巅峰。第三部分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在合唱艺术中的体现。分别人的感性听觉、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个性自由的发挥这三方面对合唱艺术的特征展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