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应祺(1866-1926),广州番禺化龙西山村农家人,字治理,一字考伯,别字漱笙。 曾任教于广东实学馆、广雅书院等。系广东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民籍,充广州府学增生。在广东乡试题名录中记载潘应祺是光绪庚子恩正两科中式举人一百七十六名中的第三十二名。代表数学著作有《算术驾说》11卷、《佛山书院算课草》11卷和《几何赘说》6卷,这三本书都是当时的数学课本。 本文主要是对《算术驾说》、《佛山书院算课草》和《几何赘说》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探究课本所反映的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文章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搜集史料整理了潘应祺写此书的社会背景及数学教育背景,着重展现当时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又搜集了一些史料,对潘应祺的生平活动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潘应祺生平虽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任教,并且钻研数学,是当时的算学名家。 第二,对《算术驾说》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本文根据课本的特点评述《算术驾说》中所录算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第三,对《佛山书院算课草》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本文根据不同作者的想法,探究课本所反映出的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 第四,本文将《几何赘说》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几何赘说》是利用代数式和算术解释《几何原本》前六卷。本文进一步将《几何赘说》与《几何原本》前六卷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对比,从中探究课本所反映出的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