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夏泻心汤探讨方剂寒热并用配伍规律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泻心汤是具有和解作用的临床常用经方之一,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能,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痞。其配伍特点为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升降两调,体现了广义“和法”之要义,后世用以治疗痞满的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半夏泻心汤的应用目前已经涉及内、妇、儿、传染等科,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血液等系统,范围非常广泛,尤多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外学者们对半夏泻心汤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着重观察其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胃肠道粘膜屏障、HP、机体免疫力和耐缺氧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随着半夏泻心汤的实验研究日趋深化,在汤证实质、作用机理、配伍机理及毒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望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改变过去中医方剂研究以经验总结为主,实验研究较为缺乏的弊端。半夏泻心汤的半夏泻心汤是寒热并用的经典方剂,从此方及其衍化方的配伍特点可以发掘寒热药物并用的配伍规律。寒热药物并用在临床组方中是较普遍的,它既保留了药物固有四性及功用优势,又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抑制了各自在治疗中的弊端,解决了临证中许多疑难问题。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包括脏腑生理病理因素、体质因素和感邪因素。寒热错杂证的治法可分为温阳与清热并用、温散与清里并用、凉散与温里并用、清上与温下并用、温上与清下并用。寒热错杂证的分类包括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外寒内热、寒热错杂中焦、寒热错杂下焦等证。寒熟并用法在方药配伍上要求顺应生理特性,适应病邪特点,据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寒性药、热性药共同组方,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促进,以达到并治寒热、平调阴阳。寒热并用的作用包括调整机体寒热状态、消除药性寒热、制约药性偏激、寒热相济、防治未病。寒热并用配伍规律可以从其与五味、升降沉浮(收散)、病机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地受传统教育观念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课堂上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重灌输,轻探究”,学生虽“学会”不少的数学知识,但依然感觉“不会学”数学。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习惯单一、被动的、依赖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未来的文盲不再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何处,如何有效地施导呢?我结合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导”在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能被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应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标志。因为,在数学解题中教师要力求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整体观察和整体思考,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的能否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而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疲乏症状和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1—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患者,男29例,
近年来,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数学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论文从数学文明史的角度充分揭示了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了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使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领悟社会其他文化与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价值  数学是打开科学
摘 要: 在数和形的概念里,积淀着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经验,这是数学和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趋向。文章从教材出发,在强化数学实践的同时,提倡教学评价生活化,最后针对生活化教学提了两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当代社会数学已不再仅
随着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主导的“双创”改革模式走向成熟,太钢“一核两海”发展战略蓝图正在形成.在这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太钢宣传战线肩负新的重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