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百岁老人数量逐渐增多,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听力下降可以严重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生理疾病。调查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听力下降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我们通过对百岁老人听觉健康的调查发现,这一人群普遍存在听力下降且听力下降严重程度较高,为下一步百岁老人听觉健康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非综合征型耳聋遗传基因的鉴定是近20年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衍生出的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耳聋致病基因的发现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经定位146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遗传基因座位,克隆76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我国耳聋人群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GJB2、SLC26A4、 12SrRNA,其主要突变位点已经在多家医院进行常规筛查,其突变发生率有地区性、民族性差异,我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对山东临沂某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研究,以明确该地区上述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的发生特点。同时,由于我国耳聋大家系越来越少,因此新致病基因的发现越来越困难,我课题组通过对含两名患者的耳聋小家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小家系研究的一些经验。第一部分中国北方百岁老人听觉健康的调查研究目的:更好了解百岁老人听觉健康现状,研究更好的百岁老人听觉健康评估方法。方法:对山东临沂及日照地区54位百岁老人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言语识别力、智力学估检查,随机调查当地135人,按年龄分为45~59,60~69,70~79,80~89岁四组作为对照组与百岁老人进行听力学对比分析。结果:百岁老人各频率纯音听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根据WHO标准所有的百岁老人都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言语理解力正常的百岁老人仅占15%,男性百岁老人8000Hz听阈较女性提高(P=0.047)。结论:百岁老人普遍出现较重听力下降且很大部分人言语理解力出现下降。第二部分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在区域聋哑人群和外显子测序在低发病耳聋家系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 山东临沂某地非综合征型聋哑患者GJB2、SLC26A4、12SrRNA基因常见致病突变位点的研究目的:分析临沂某地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32基因、SLC26A4基因IVS7-2A>G与2168A>G、12SrRNA基因1555A>G与1494C>T突变率。方法:收集当地某乡镇及聋哑学校共60名非综合征型聋患者,采集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SLC26A4基因IVS7-2、2168以及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1494位点,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突变。结果:60名患者中有28人检测出基因突变(46.7%),其中19人检测出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1.67%,其中杂合突变2例,双等位基因突变17例,且235de1C突变检出率最高,为总人数的25%(15人);4例患者发生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其中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3例,2例患者发现2168A>G突变,均为杂合突变;1555 A>G均质突变4例,其中一人同时发生GJB2基因235de1C纯合突变和1555A>G均质突变,未检测出1494C>T突变。结论:临沂地区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GJB2基因、SLC26A4基因线粒体12SrRNA基因常见突变位点检出率与相关报道总体无明显差别。第二章外显子测序在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百岁老人耳聋家系的应用研究目的:查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小家系致病基因。方法:对家系中两名患者DNA样本行外显子测序,所得数据排除同义突变、目前基因数据库正常人所携带突变、SIFT软件检测对蛋白质功能无害的基因突变、不符合隐性遗传突变规律的数据;对所得候选基因中已知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经数据筛查及分析共得到42个候选耳聋致病基因,传统基因测序方法验证TMIE基因不是致病基因。结论:本家系排除了已知耳聋基因的突变;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有重要意义。